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新硬件、新技術的運用,新硬件、新技術的運用在讓中國保持在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優勢地位的同時,還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國門,在新硬件、新技術的加持下,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中也將更具競爭力。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些硬件與技術有望在2023年率先投入量產?
高通8295批量上車
高通驍龍8295芯片是高通第四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中的產品,該平臺於2021年1月27日發布,分為三個層級對相應車型進行支持:面向入門級平臺的性能級(Performance)、面向中層級平臺的旗艦級(Premiere)、面向超級計算平臺的至尊級(Paramount)。參數方面,驍龍8295芯片是5nm制程的車規級芯片(驍龍8155芯片采用7nm制程),其CPU部分采用了與高通驍龍888相同的六代Kyro架構,即一個X1超大核+三個A78大核+四個A55小核的典型大小核架構。高通8295芯片相比8155在高性能計算、AI處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昇,8295的GPU算力提昇3.1倍、CPU算力提昇2.2倍、NPU AI算力提昇8倍達到30 TOPS。另外,8295芯片的視頻接口也將達到9個,這意味著去年推出的理想L9(參數|詢價)、L8、L7等車型可以不再因8155的視頻輸出限制,被迫采用雙芯片方案。
800V以及更高電壓快充技術的普及
除了續航裡程,充電速度的快慢也直接影響了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因此,各大車企在不斷提昇電池容量的同時也在努力提高充電速度。目前主流純電動車大多采用400V平臺,若提高直流快充的電壓至800V上下,在充電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可得到更大的充電功率。於是各大主流車企紛紛入場推出高壓平臺解決方案。預計到2026年,基於800V以上高壓平臺的電動車銷量將超過580萬輛,市面上一半以上的電動車都將采用800V以上高壓平臺。為了實現更高的充電效率,更有車企已經開始朝著1000V甚至更高電壓架構推進。
4C高倍率電池的普及
想要提昇充電速度,除了需要提高電壓之外,還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容納如此多電量的電池。因此,各大車企在普及800V以及更高電壓快充技術的同時,也在提昇電池技術,4C高倍率電池便是為了提昇充電速度而生。4C代表著電池系統的充電倍率,如果1C可以在60分鍾完成充電,那麼4C僅需15分鍾。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主流的動力電池包只支持2C的充電倍率,能達到4C充電倍率的動力電池目前還屈指可數。搭載欣旺達4C電池的小鵬G9配合超快充充電樁能夠實現充電5分鍾續航200km,充電峰值功率可達430kW。此外,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也屬於4C電池,10分鍾可將電量充至80%。蜂巢能源第二代4C快充電池預計也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量產。
鈉離子電池運用於量產車
作為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碳酸鋰在近年來瘋狂漲價,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僅為每噸5萬元,2022年11月這個價格站上了每噸60萬元的高位。快速上漲的碳酸鋰價格迫使各大廠商開發原材料更加便宜的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使用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較於鋰鹽而言儲量更豐富,價格更低廉。由於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所以當對重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時,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劃算的替代品。鈉離子電池技術路線有三個天然優勢:原材料便宜、擁有不錯的性能特征、量產工藝能用鋰電池的產線。事實上,寧德時代早在2021年就明確表示鈉離子電池普遍可以滿足小型車的續航需求,因此我們期待在2023年能夠看到鈉離子電池技術能夠出現在量產車上。
電子後視鏡的大規模運用
2022年12月29日,汽車電子後視鏡CMS新國標GB15084-2022《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發布。根據規定,新國標將在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裝載電子後視鏡的新車型將被允許上市銷售,並且無需再配備傳統光學後視鏡。相比傳統光學外後視鏡,電子後視鏡由外置攝像頭和車內屏幕組成,具有體積小、可伸縮、風阻小、視場角大、受天氣影響小、照明不足時也可通過計算提高亮度等諸多優點。因此,隨著新國標的正式頒布,電子後視鏡將會在2023年獲得大規模運用。
全文總結:從這十大硬件技術預測中能夠發現,電氣化時代的技術突破主要圍繞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能夠實現智能駕駛或智能座艙的智能化方面,其中包括了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城市輔助駕駛、感知算法BEV和高通8295芯片;另一方面則圍繞著電池展開,其中包括800V以及更高電壓快充技術、4C高倍率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值得驕傲的是,目前這些技術的天花板大多掌握在中國企業的手中。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也使得國產新能源車能夠打破內卷、走出國門。未來,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已經通過電氣化實現彎道超車的中國汽車工業注定將引領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