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十大技術預測 (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愛卡汽車網 作者: 編輯:蒲叡 2023-02-20 14:22:14

內容提要: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穩中有增的同時已經連續14年產量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不僅如此,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穩中有增的同時已經連續14年產量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不僅如此,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隨著國內疫情的結束,2023年預計這兩項數據還會再創新高,並保持全球第一的優勢地位。其中,預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漲幅將達到40%左右,年銷量規模將達到1000萬輛。屆時,全球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到千萬量級的國家將非中國莫屬。

  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新硬件、新技術的運用,新硬件、新技術的運用在讓中國保持在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優勢地位的同時,還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國門,在新硬件、新技術的加持下,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中也將更具競爭力。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些硬件與技術有望在2023年率先投入量產?本期《愛卡獨角SHOW》將為您一一道來。

   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落地應用

  2022年可以說是激光雷達爆發增長的一年,全年乘用車市場搭載的激光雷達數量或超10萬顆,預計2023年,裝配數量有望突破50萬顆。然而,目前搭載的激光雷達的應用場景非常有限,絕大多數仍停留在以前向作為重點感知區域。盡管通過毫米波雷達和側攝像頭能夠彌補單顆前激光雷達的不足,但在探測精度方面依然無法達到城市高階自動駕駛的使用需求。因此,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就成為人類邁向更高階自動駕駛時代需要補齊的短板。

  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與目前搭載數量眾多的前半固態激光雷達不同的是,它的探測距離只有幾十米,但這對於側向探測來說已經綽綽有餘。如果采用前置激光雷達來進行側面探測,不僅會造成性能上的浪費,還將帶來高昂的成本。當前半固態激光雷達的成本已經能控制在5000元以下,而純固態激光雷達的成本只有其不到一半。

  4D毫米波雷達成為智能駕駛標配

  毫米波雷達是早期輔助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但隨著視覺能力的提昇、新傳感器的加入,其信噪比過低、誤報率高等問題開始凸顯。馬斯克曾公開炮轟毫米波雷達,隨後改用純視覺方案,理想L9(參數|詢價)也在增強了視覺探測能力後取消了角毫米波雷達。然而,4D毫米波雷達的出現將改變傳統毫米波雷達不受待見的情況,其在探測距離、水平角度及速度三個參數的能力以外,還增加了俯仰角的高度信息,感知精度也大幅提昇。因此,4D毫米波雷達也被稱之為4D成像雷達。目前,眾多供應商和車企已經湧入這條賽道,上汽飛凡R7、長安深藍SL03(參數|詢價)等車型均已搭載4D毫米波雷達,今年的CES展上,恩智浦、TI、Mobileye等芯片公司都帶來了自己的4D毫米波雷達方案。

  下一代感知算法BEV的應用

  除了硬件上的加持,智能駕駛更離不開科學的算法,算法的優劣纔最終決定了車輛能否利用傳感器采集的信息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當前的感知算法,可分為Image-View和BEV兩種。區別於Image-View,BEV通過多攝像頭或雷達,將視覺信息轉換至鳥矙視角進行相關感知任務,能為自動駕駛感知提供更大的視野,並且能夠並行地完成多項感知任務。簡單來說,BEV感知相當於給自動駕駛開啟了“上帝視角”,能夠讓車輛無遮擋的“看清”道路上的實況信息,在BEV視角下統一完成感知和預測任務。目前,特斯拉、理想、蔚來等車企以及地平線等芯片企業都在推動BEV方案的落地。

  城市輔助駕駛大規模交付

  2022年,華為、小鵬等品牌的城市智能駕駛開始落地。雖然只是在個別城市試點,但將智能駕駛從相對簡單的高速快速路昇級到無序化十分嚴重的開放城市道路,意義仍舊非凡。相比高速智能駕駛,城市場景無論使用頻率,還是在實際應用中能夠起到的價值都明顯更高,開發難度也更大。但這也意味著其開始朝向點到點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邁進,變成高階智能駕駛。當然,這離不開像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BEV算法這樣探測精度更高、適用場景更廣的軟硬件技術。從各大企業公布的規劃中來看,2023年將是城市智能駕駛大規模落地的一年,以便在2024年做到全場景打通。除了華為、小鵬之外,理想汽車也計劃在2023年將智能駕駛從高速場景發展到城市場景,集度ROBO-01也將在2023年實現交付,它將搭載基於百度ANP3.0開發的集度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輪邊電機技術成為主流

  進入電氣化時代,車輪矢量控制技術備受關注。在燃油車時代,由於發動機是整車的唯一動力來源,因此,動力分配只能通過差速器來完成。電氣化時代則完全不同,憑借電動機相比發動機更加輕量化、小型化的優勢,甚至可以為每個車輪獨立配備一臺電動機,從而實現更加靈活的動力分配。通過給每個電機不同的控制指令,讓每個車輪都能有不同的轉速和旋轉方向。既能實現原地掉頭、車身穩定控制、差速控制等功能,又能通過給不同車輪進行精細扭矩分配,增強車輛的操控性,比如增加彎道外側車輪扭矩提昇過彎極限、增加後輪扭矩使其更易漂移等。從前不久公布的奔馳EQG、仰望U8的資料中可以看出,輪邊電機的運用將徹底顛覆過往。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